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

低溫慢煮必須注意食物安全

在網上看網民用低溫慢煮烹調各式肉類,都以美味行先,可能忽略了食物安全。我家常常款客,有老有少,父母又常來吃飯,加上家中老闆腸胃易過敏,安排飲食和烹調方面會特別在意。再加上近期的禽流感,大家都要更加注意烹調食物的安全溫度! 

早前看過一篇有關烹調肉類的文章,提到不同的肉類、海產和雞蛋等,烹調至那個溫度才有效消滅可能致病的細菌和病毒。一直伸延閱讀,發現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對肉類蛋類烹調溫度是有安全指引的:以豬、牛、羊扒為例,內部溫度 (Internal temperature) 必須高於62.8℃,並維持不少於3分鐘。至於雞肉,內部溫度更必須高於 73.9℃。魚肉亦要以高於 62.8℃ 烹調。所以以低溫慢煮時,選擇烹調溫度應該是「寧高勿低」,總不能因口腹之慾而「冒險」吧!


以下是我用東芝水波爐做低溫煮常用食材的烹調溫度,供大家參考:
  • 豬、牛、羊扒,Proper Temperature Steam 65℃ for 60-120 minutes,視乎肉的大小、厚薄、是否帶骨等。
  • 全雞,Proper Temperature Steam 80℃ for 90-120 minutes
  • 魚扒,Proper Temperature Steam 65℃ for 25-30 minutes

舊菜新煮:烤鹵水乳鴿配 Faux-fried 印尼蝦片

兒時父母每年總有幾次帶我們到沙田龍華吃乳鴿,還記得當年是舊火車,沒有正式的月台,車卡內有木椅和可以開關的窗口,車上還有賣小食的小販。當時每小時一班火車,等車時還可以把路軌當平衡木,在枕木上跳來跳去。昔日的乳鴿都是新鮮的,烹調亦較講究,加上兒時食肆選擇較少,每次出外用膳都覺得很美味。當年龍華亦絕不便宜,長大後再與家人舊地重遊,出品、服務和衛生一次比一次差。逾十年前最後一次去,無言…

回想當年我最喜歡吃紅燒乳鴿,即是油炸。一個小女孩可以獨吞兩隻,但其實相當油膩,餐盤上、滿手、滿咀都是油。拌碟的炸蝦片亦是我喜歡的,兒時並不懂什麼鮮味不鮮味,脆卜卜就是美味,現在懂了當然知道只是炸調味木薯粉罷了。



既然喜歡吃乳鴿,那就不如自己動手,來一道舊菜新煮吧!我用了家中先前煮的一窩鹵水,番滾調味,當然亦可用瓶裝鹵水,但味道和香味都少了層次,絕非個人所好。成品肉嫩多汁、鮮香少油,拌上 faux-fried 印尼蝦片,極少油又不上火,絕對放心讓家人享用。


食材
  • 冰鮮乳鴿一隻
  • 鹵水適量(足夠蓋過乳鴿)
  • 印尼蝦片適量
  • 油適量


做法
  1. 把乳鴿除清內臟,洗淨,用廚紙內外抹乾。
  2. 煮滾鹵水,放入乳鴿,把鹵水加熱至 80℃,把鍋放入水波爐 (Proper Steam Mode)、焗爐或蒸爐,以 80℃ 低溫慢煮 50分鐘,取出瀝乾備用。
  3. 把水波爐 (Convection) 或焗爐連焗盤預熱至 300℃。
  4. 蝦片抹油,每次只放 2、3片入爐,需時 2-4分鐘,要靠目測是否足夠澎鬆。小心過火烤焦。
  5. 烤好蝦片,放入已塗油的烤架。如果用水波爐,轉 Superheated Steam mode 300℃(由於爐溫一直用 300℃,故無需預熱)放入乳鴿烤 8 至 10 分鐘,會看到表面滲油,皮下油脂亦流出。取出乳鴿上碟。




請注意
  • 由於乳鴿已預先低溫慢煮,我並沒有用爐高溫烤焗太久,以保持肉質細嫩,免得變柴。這麼短的時間高溫烤焗,只能把部份皮下油脂逼出,和令鴿皮帶點點焦香,但皮絕不脆。如果要追求皮脆的口感,這食譜並不適合。

伸延閱讀:

300℃ Faux-fried vs 微波製作印尼蝦片

前陣子做了「油炸 vs Faux-fried 印尼蝦片」的實驗,我發現油炸蝦片較鬆、酥、脆,味道亦更鮮,但含油量相當驚人,只有退而求其次: Faux-fried。亦有網友建議用 microwave,認為口感一樣,而且能縮短烹調時間,我又抱着一試無妨的心態多做一次實驗。



今次做了三個 groups

(A) 900W microwave,蝦片沒有抹油 (個人盡量避免用微波加熱加有油份的食物,所以並沒有做抹油+微波)

(B) 300℃ convection,蝦片沒有抹油 (Control) 

(C) 300℃ convection,蝦片兩面抹油


實驗結果

(A) 烹調時間約 30-35 秒。微波蝦片鬆脆度、味道和 (B) 差不多,但不能完全澎鬆,有些嚼不開的顆粒,感覺較差。

(B) 烹調時間約 2-3 分鐘。鬆脆,每片都完全澎鬆,沒有嚼不開的顆粒。

(C) 烹調時間約 3-5 分鐘。鬆脆,每片都完全澎鬆,沒有嚼不開的顆粒。烹調時間略比 (B) 長,鮮味較突出


我的選擇:
用 Convection 300℃ 預熱,faux-fry 兩面抹油的印尼蝦片。



2017年2月10日星期五

油炸 vs Faux-fried 印尼蝦片


我都喜歡吃蝦片,最近看到谷友用水波爐做 faux-fried 印尼蝦片,令我有點好奇:
  1. 為何見谷友焗好的蝦片面積變化不大,炸蝦片不是應該發得大大的嗎?否則怎會鬆脆呢?
  2. 油炸時溫度要多高?要做 faux-fry 溫度必然要比油溫高很多才能成。
  3. 蝦片油炸後可以含多少油呢?
  4. 油炸和 faux-fried 蝦片口感上有什麼分別呢?

昨日到印尼雜貨店買食材,順道買包蝦片回家「做實驗」,忽然發現不懂選擇,因為品種太多,最後還是用最簡單的方法:問~老~闆!店東向我推介最貴那種,因為用大量熟蝦做,最鮮味,亦沒加防腐劑,所以開封後要放冰箱冷凍儲存。



打鐵趁熱,今天中午己完成實驗,與大家分享實驗結果:
  • 先做 control:開一小鍋油,試過幾個油溫,要用 185℃ 放入,先炸一邊,反轉再炸,用工具稍壓,按平令平均受熱。離鍋後,調高油溫至 205 至 210℃ 翻炸把油迫出來。
  • Faux-fry (300℃):把焗爐預熱至 300℃,放入蝦片烤過 1分鐘左右會看到蝦片開始卷起,我就把它們反轉一次,繼續烤至不再澎漲,整體微焦黃,約 2-3 分鐘 (時間主要靠目測)。
  • Faux-fry (280℃):把焗爐預熱至 280℃,放入蝦片,時間和用 300℃差不多。
  • Faux-fry (170℃):把焗爐預熱至 280℃,放入蝦片,見一直沒有「反應」,任由它烤,絕不建議用這麼低溫度烤,除非想緞練口腔肌肉,但小心要見牙醫。
**這方法亦適用於其他溫度可達 300℃ 的焗爐。

上方4片卷曲的是用 Convection  300℃。下左兩片是原食材。右邊最大的是用油炸的。



口感食味比較:
  • 純粹比較口味,油炸是必然之選!色澤金黃,鮮味特出,亦較鬆、酥、脆!炸好的蝦片澎漲度是原來面積的 5、6倍,含油量可以是蝦片重量的 10% 至 30%以上,視乎油溫和時間。
  • Faux-fried 蝦片因為沒有直接受熱,澎漲度只有 3、4倍,所以沒有油炸的鬆和酥,烤色亦不均勻,很脆,較乾硬,少了鮮香。用 280℃ 又比 300℃ faux-fry 硬。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,300℃ faux-fried 的仍很吸引,常吃也沒有罪惡感,也不錯呀!
從右邊:原食材;以 convection 170℃ 烤;以 convection 300℃烤